我來跟你說一個故事。

 

 是我上禮拜往彰化的旅次中,所遭遇到的。通常我從台東搭車到枋寮再轉到高雄再轉到彰化。中間的行程非常趕有時候就是在7-11隨便買個東西就裹腹了。但是上周,我不知道為什麼,突然看到高雄車站二樓在辦書展。

 我是從一樓發現二樓在辦書展  通常我是不會往那個方向看,但是不知怎的,彷彿書本有種氣味,總能吸引我的嗅覺。

然後在二樓發現很多書都打了三四折  非常便宜。但是我的時間只有十分鐘  便快速的瀏覽, 最後拿了幾本松本清張的小說就往月台跑。 

松本清張,這個日本推理小說家  是我大學時候就知道的。那時候還在課堂上看了改編後的電影《砂之器》,講的是想要成為音樂家的男子怎麼為了往上爬不惜殺害自己的親人。大學的時候也夠無知  看完只覺得主角是很自私自利的人,居然為了自己的前途,不惜犧牲他人,況且還是自己的親人,真的是天理不容。

 

那時的我,也不知道松本寫小說是滿滿卡車的數量。

 

 就在我買的那些書中,有一本是松本清張的自傳,叫作《半生記》。也就是說,只是記錄他前半生的傳記:他的前半生,和後半生是迥然不同的。松本活了83歲,而他的生命就是那麼巧合,在他四十一歲那一年才開始寫小說,而《半生記》,就是記錄他四十五歲以前的生活。(根據我手邊的半生記記載,是1970年在日本出版的,是松本近55歲時受所寫的。其實書中很多章節環環鑲嵌,看似寮草凌亂,直述中充滿補述與旁述,但閱讀上居然一點也沒有問題,只是,在敘述上同一個時間點,他無法在同一時間中呈現,有些同時發生的事件必須在後面章節補充。這也讓我想到歷史的寫作,也是如此,如何在大敘述中嵌合小敘述,看似不可能,因為諸多觀點必定相左,造成拼貼零散不堪,但我仍衷心希望有人能夠予以實踐。

 

松本清張於是成為年入千萬的大作家,他的毅力與企圖,是非常驚人的。

 

我看完之後有幾點啟發:

松本只有小學畢業。他父親不善於經商,屢屢投資失敗,需要他去工作貼補家用,所以他小學畢業就到家裡附近的印刷廠當學徒一開始只是當學徒,或許因為起步得早  所以很多工廠都願意用他;但是另一方面,由於他沒有學歷,所以一直到他成年還在當學徒。他一直都待在印刷廠,他的技術也不算特好,就是過得去而已。後來他覺得這樣沒有出息,就要外地(博多)去學印刷技術,但是印刷技術要學,工資就比在故鄉的工廠更低廉了。

 

他待的到那家工廠就在他27歲那年倒閉了。於是他又回到他的故鄉,那間印刷廠,松本可以當師傅了, 收入也比較正常。只是他父親虧損的店一直沒有讓他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。後來二次大戰開打,日本攻打中國,需要很多戰爭文宣都需要印刷宣傳。日本很有名的朝日新聞就設點到他的故鄉,因為很偏僻,大概就向台東一樣吧!所以沒有派太多人馬過來,就在當地招人。松本清張就很幸運的考上其中一員,擔任美編。但是雖然薪水多了很多,但是他知道本地人是永遠不可能被調派道像東京那樣的地方,所以他就在41歲的時候, 開始投稿,以〈西鄉紙幣〉登上文壇。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經驗並不豐富的松本, 為什麼可以寫出那麼動人的小說,因為他在印刷廠或是在報社當美工,都只是關在工作室裡面,無法接觸人群,很難表現社會百態。事實上,松本是藉由大戰的機會,因為戰爭改變了很多人倫階層秩序,有些人因此改變了他的處境,所以松本靠著大戰的機緣往上爬,一開始只是進帳數十萬的普通作家。但是跟以前的生活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了,所以他更不可能回到過去,因而有人統計他的小說創作,平均一天寫大概九千字。非常驚人的數量!

 

就是那股力量,他的小說中的人物也常常帶有他的影子。就是向上攀升之後,不願意再回到過去的苦日子,所以被迫殺人以維持現在的生活,表現出既悲且無奈的心情。

 

  而我所獲得的啟示是:第一、機緣很重要,而且要有慧眼。松本清張因為知道太多人沒有像他一樣幸運,所以他寫那些小人物,多帶有憐憫。

第二、就是永遠都不嫌晚,對向上攀升的企圖心,永遠不放棄。或許現在大環境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理想,但是某些人,還是可以找出很棒的途徑。

我覺得很多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  是因為他的意志不滅 隨時在準備機會的到來,像是卡夫卡、松本清張、鄭清文。他們並非原本就願意他們後來選擇的工作。他們也不是天生就是小說家,但是他們可以沉潛之後再出發,就是其可貴之處。

 

  雖然我們的環境都不盡人意,只要我們維持我們的生命力,必定可以開創一片天空的。

 在火車上認識松本清張,有種特別寫實的味道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stof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